Bokeh,来自日语“暈け”,意为“模糊”或“朦胧”。1997年Photo Techniques杂志主编Mike John在其4月刊中确立了这一词语在英语里的读音。放在中文中,就是“焦外”或“散景”的意思。这主要是由相机镜头造成的在画面中的一部分区域处于“虚”的状态。正是这种“虚”的美妙视觉感受,让摄影师们喜爱不已。
众所周知,图片是二维的,长久以来摄影师们都试图在平面的图片中表现现实的三维世界,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利用“散景”来制造和人眼对景物聚焦的效果达到在二维平面上重现真实世界的目的。不同的摄影师面对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表达。除了基本的技巧,学习通过何种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画面更加重要。
1. 较强的“散景”可以突出主体
金色的阳光照在女孩左侧发丝上,她背对着镜头看向前方。从散景中依稀可辨的花田看出,她正享受着一个闲适的下午。
在摄影的语言中,“简洁”是一个常常被提到的词语。简单的画面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图片的主体。上图中的小女孩作为图片中的主体,因为背景 “散景”得到很好的突出。但是由于这种非常强烈的“虚”,让观众难以充分了解她身处的周边环境。
2. 适中的“散景”可以更好地交代环境
图中适当的散景,告诉观众这是一条交通繁忙的南亚市集,临场感十分强烈。图片有时更偏向是一种记录的载体,你去过哪里,爱过谁,看过怎样的风景,这些都是宝贵的记忆。如果,让这些重要的记忆片段被“过分”的散景弄得模糊不清,就是一种遗憾了。所以,在拍照时,不要一味地去追求“焦外如奶油般化开”的效果,交代好每一个故事,记录好当下的环境对于摄影师来说,可能更重要。
3. 多尝试拍摄有“前景虚化”的照片
纺织作坊中,处于前景的纺线被虚化,制造出观众身处工坊内部的临场氛围。

4. 利用后期制作“散景”
制造散景除了前期拍摄,还可以在后期处理图片时进行“模拟”。Fotor APP里的“对焦”功能是非常好的后期模拟“散景”的工具。Fotor“对焦”功能的另一个强大之处是可以调节模拟光圈大小由F1.4到F11带来的“虚化程度”。大家可以到Fotor APP里操作体验。散景所展现出来的二维空间,不仅为摄影方式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同时也展现出来自摄影世界的独特魅力。借此机会,我们从Fotor APP视界板块正在进行的“虚化”主题比赛中,选出一些精彩的作品和大家分享。




